From Other

首页 > From Other
【美文赏析】马军院士领衔最新Nature Communications:超分子动态协同抗污染机制助力膜材料抗污染性与通量提升
发布日期:2022-10-10

提升膜材料亲水性是提升抗污染性能的基本策略,亲水膜表面可形成水化层阻止污染物吸附,体现“污染阻力机制”。但该机制对已吸附变形的污染物无效,仍会导致污染积累。为增强效果,研究者提出“污染阻力–释放协同机制”,通过构建亲水与低表面能(LSE)异质微区,在保留水化阻力的同时,降低污染物与膜面的黏附力,实现脱附。该机制已广泛应用于海洋防污,但在膜过程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。其一,膜过程需更高切向流速才能驱动污染释放,因跨膜压力会压实污染物,导致协同机制在弱流区域效果不佳。其二,LSE微区疏水性高,易在水中聚集堵塞通道,反而降低膜通量。尽管已有策略尝试通过聚合物调控异质结构,但过程复杂、成本高,通量提升有限。因此,仍需发展更高效简便的协同构建方法。

本期NewMIT小编,将向大家介绍一项07月30日发表于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的突破性研究成果。研究人员提出以超分子(supramolecules)代替传统高分子材料,构建水处理膜中的抗污染层,以突破上述协同机制面临的两大核心瓶颈。

点击查看详情

清华大学环境学院
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
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伟清楼406
Email:meng_sun@mail.tsinghua.edu.cn
吉ICP备145512222号 清华